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从苹果新总部到火星栖息地:福斯特展示可持续建筑理念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28 16:11:35    浏览:

[返回]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从苹果新总部到火星栖息地:福斯特展示可持续建筑理念绰号“小黄瓜”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以其曲线造型成为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生态建筑的先驱;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赫斯特集团总部大楼,从旧建筑的基地之上拔地而起,成为老建筑改造的经典案例;美国加州的苹果公司总部,以其极致的圆环造型和激进的环保理念,刷新了世人对于苹果公司的印象……这些建筑作品背后,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

  福斯特与中国也有不解之缘,从1986年的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到2008年的北京国际机场,在他建筑生涯的不同时期,都在中国留下了重要作品。而今,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的业务正在全球蓬勃发展,不仅在欧美、中东,也在中国的武汉、南京、深圳、合肥、香港、上海……

  作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福斯特以其摩天大楼、机场建设闻名于世,事实上,福斯特也会参与不少老建筑修复和改造项目:在中国香港,一座办公大楼被改造为酒店;在上海的华兴新城项目,也包括对石库门老建筑的翻新。

  可持续理念正越来越成为福斯特的设计核心,因此,事务所时隔10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次展览,便被命名为“城市愿景:可持续人居”。这一理念,在新冠阴霾笼罩的当下,显得尤为有意义。

  在展览举办之际半岛.体育,第一财经采访了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惠君(Emily Phang),请她分享了福斯特在上海的重要项目,以及对于环保建筑、城市更新,以及疫情之后建筑发展趋势的见解。

  第一财经:福斯特在上海不同区域都有规划、建设项目,包括外滩金融中心、虹桥万通新地中心,还有阿里巴巴徐汇滨江T地块,苏河湾东区城市综合体。你觉得这些不同区域在城市发展中分别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福斯特的规划与建筑与周边的关系是怎样的?

  彭惠君:外滩金融中心是南外滩金融区第一个大型综合开发项目,是老外滩新的延伸。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定义了该地区的新入口,并通过灵活的办公空间、活跃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公共区重振了这片城市街区。

  万通新地项目是上海虹桥CBD新开发区的一部分,属于一个更大的总体规划项目。该总体规划要在虹桥机场和高铁交通枢纽附近创建一个新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社区。这一综合用途开发项目位于中央交通枢纽附近,通过提供便利的交通吸引人们来此生活。项目设计在规划中强调自然通风和采光,有若干室外露台面向中央绿地公园,为该地区的项目确立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标准。

  阿里巴巴位于徐汇区的办公楼是一座全新的建筑,其核心区是一处城市公共空间,这里时刻欢迎着游人的到来,向人们提供参与建筑内各项活动的机会,为这一带的城市空间增添了新的活动体验。

  苏河湾东区城市综合体是新苏州河开发区的一部分,是一个集办公、零售、文化建筑和绿色公园为一体的综合展发项目。它为该地区引入了更多的商业和绿地,通过提供一处娱乐放松场所,提高了社区的整体福利。

  第一财经:福斯特曾经设计建造了苹果新总部,在中国,也设计建造了大疆、中信的总部大楼,阿里巴巴的大楼。如何为不同的公司设计办公楼,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不同公司的需求、展现其形象?

  彭惠君:工作场所是现代生活的基石之一,但工作节奏始终在不断变化。回应这种变化并为员工提供健康、高效和鼓舞人心的工作空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能够促进协作和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空间。

  我们的设计宗旨是确保每个人都拥有健康和最高质量的环境。最好的工作场所是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这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这包括建筑的服务设施、生态、自然光的质量、人们穿行或绕过建筑的方式,以及建筑对精神的提升能力等等。

  办公室的设计需要回应和适应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并表达品牌的价值观。属于千禧一代的现代用户希望有一个不同于50年前甚至5年前的工作环境。他们首先想要一种开放和透明的感觉,灵活开放的楼层,不体现等级差别,主要关注是否有利于协作和人员走动。对此,我们的新工作场所可以在整个建筑中提供一种空间的混合形式,使人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同时保持与景观的联系,让处处充满自然光和新鲜空气。

  在加州,苹果新总部的设计在环境、社会和技术方面都很激进。建筑与自然和谐相融,景观和建筑成为一个无缝的整体。项目是各方通力合作的成果,设计体现了对环境和苹果公司对员工的关爱。

  设计中信银行总部,挑战在于既要打造一座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新建筑,又要体现建筑本身的完整性和存在感,同时还要使总部大楼成为银行的标志。这座建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大楼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豆”或“鼎”,这种器皿在传统上是财富、尊严和稳定的象征。

  大疆总部被设定为公司的“创新之心”,设计挑战传统的办公空间理念,在空中打造了一个创意社区。而对于阿里巴巴上海徐汇滨江T地块,设计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和工作空间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能够体现阿里巴巴的新形象。项目设计由内而外,以一个动态的、隐蔽的公共空间为中心半岛.体育,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可以让人们在这里欣赏到黄浦江和外滩的美景。

  彭惠君:每一个项目都从研究开始,再回归基本的设计原则。你必须对它的地理位置半岛.体育、所处环境、当地气候、文化背景,以及用户需求做出评估,每一个因素都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而每次结果都不同。

  在中国的城市做设计,我们要确保设计与中国城市的独特气候和文脉密切相关,我们还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这影响到如何组织空间顺序,设计建筑外观,选择建筑的颜色和材料。我们的许多项目都借鉴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风水,这让客户更容易产生共鸣。

  第一财经:福斯特善于在高层建筑中营造绿色的惬意空间,我们知道一些建筑师也有类似做法,比如南京的垂直森林、上海的天安千树。你怎么看绿色植物与建筑的这种关系?

  彭惠君:生物亲和性——人类对自然和自然材料天生的亲近感是建筑界越来越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我们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最早的一些项目,如伊普斯维奇的威利斯·费伯总部大楼、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商业银行和伦敦圣玛莉街30号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都是凭直觉设计的生物亲和性项目案例:将阳光引入建筑深处,通过瞥见天空时看到树木和植被,使建筑与自然相连。

  我们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将绿色空间融入高层建筑中,比如费城的康卡斯特技术中心,建筑的底基是一处令人难以置信的城市空间,拥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而大疆天空之城总部则设有多个空中花园,供内部员工享用。

  第一财经:我们最熟知的福斯特的建筑项目是摩天楼,此外,福斯特也有很多老建筑改建的经验。福斯特在中国是否有类似的改建项目?你如何看待上海现在城市更新所蕴含的可能性?

  彭惠君:建成环境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40%。我们认为,改造现有建筑对于实现我们的净零碳目标至关重要,旧建筑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获得新生或更具可持续性。通过悉心调整建筑的现有结构,可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同时减少其碳含量。这包括将旧的办公楼改造为灵活的工作空间,将工业区改造为商业街,并延长历史建筑的使用寿命。

  福斯特始终主张对历史建筑进行再利用和适度更新,通过敏感的干预措施赋予其新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干预措施是对建筑价值的终极赞美,同时还能确保子孙后代从中受益。

  上海越来越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将历史建筑融入到新的发展中。这为开发商和建筑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设计出更复杂的解决方案,将新老建筑结合在一起。包含历史元素的城市更新项目的确需要独特的设计方案,同时也为后代保留了历史的痕迹。上海华兴新城项目包括对石库门老建筑的翻新。裙房立面从石库门街巷中房屋立面的特色、比例和砖墙颜色中汲取灵感,整体上达成一种新旧平衡。

  第一财经:后疫情时代,办公建筑设计有何变化和趋势?其他公共建筑设计,比如机场、博物馆,是否也有所变化?

  彭惠君:新冠疫情加速了某些已有的趋势,并创造了新的模式。传统的工作场所将在疫情之后继续存在,并因其所具有的社交和创造性机会而备受青睐。但传统工作场所的使用将更加灵活,人们在这里工作的时间将与在家或第三地工作的时间取得平衡。

  公共建筑的设计也将遵循我们几十年来一贯倡导的发展方向,而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发展。将自然和自然系统融入建筑越来越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更加环保和自然通风的建筑将为所有人带来健康福祉。

  第一财经:在建设北京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的时候,福斯特做了很多开创性的设计,能否介绍一下?在此后多个国际城市的机场设计中,其理念和实践又有哪些进一步拓展?

  彭惠君:2008年建成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它在当地建造,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技术标准,同时通过中国传统的颜色和标志传达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感。该项目的重点不在于建筑,而在于这是一项对基础设施的重大投资。这是我们的城市和文明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世界各地的机场项目中,我们继续发展这种理念。我们认为,不管机场有多大,都应该以人为本。因此,旅客的良好体验是贯穿我们所有工作的始终不变的主题。面积大并不意味着允许非人性化设计,我们的设计均符合尺度。

  彭惠君:福斯特与上海有着20多年的密切联系,能在这里举办展览,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次展览展示了我们的许多作品,突出了项目的多样性和深度。

  我们将本次展览划分为五个不同的主题:城市规模、工作场所、移动和连通、居住空间和社交空间。我们也展示了福斯特工业设计团队的一些工作成果和面向未来的研究项目。这些主题介绍了我们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应用于不同规模和地区的设计和创新——从门把手到未来的火星栖息地。

  尤其重要的是,可持续设计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本次展览命名为“城市愿景:可持续人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