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现代设计如何建构“中国少年”视觉形象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05 16:08:54    浏览:

[返回]

  半岛.体育现代设计如何建构“中国少年”视觉形象“少年中国”意味着中国有待萌发的蓬勃生命力与面向未来的希望,而“中国少年”则是建设富强独立的“少年中国”之主力军。梁启超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意象建构,成为20世纪初一呼百应的时代热词,这对当时的广大中国民众来说,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与志气激励之效用。与此同时,紧随时代发展的现代设计也参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相关意象的视觉建构,促进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进步话语的大众传播

  1925年,重游长沙橘子洲时写下《沁园春·长沙》,其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是对在中国参与运动之进步青年群像的勾勒。以为首的接受新思想启蒙的进步青年,正在形成改造旧世界的强大力量。文学与美术作品中对“中国少年”的群像描摹,反映出对进步群众力量的塑造成为当时公共领域的视觉表征,现代设计进一步促成了思想启蒙观念在大众中的传播。

  进步青年作为当时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集体与群像,对其所展现的社会力量之思考与认识,在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中也有所体现。1917年,蔡元培邀请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北大校徽既是“北”“大”二字上下叠合而成,又可拆分为三个篆书的“人”字,可视为“众”字的变形。因此,这个标志具有“三人成众”的意味,寓示着群众的力量以及高等学府所肩负的启蒙大众之使命。由北京大学校徽可见,鲁迅敏锐地捕捉并展现出新文化运动中的学生力量,“中国少年”的群像是群众力量的重要显现,也是群众价值意义的重要体现。标志与旗帜成为宣传新理念的重要载体。

  蔡元培以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为基础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设计了北大校旗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并为校旗撰写了详细的设计说明。校旗旗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白底黑色的北大校徽图案,右侧由红、蓝、黄三色等分排列。蔡元培为校旗的色彩运用撰写说明:左侧旗面的底色为白色,白色是七色的总和,代表自然科学;黑色的校徽图案置于白底之上,黑色作为“无色之色”,代表玄学;右侧旗面的红、蓝、黄三色代表不同的科学领域,红色代表“现象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蓝色代表“发生的科学”,如历史、生物进化等,代表“系统的科学”,如植物、动物、生物等。

  北大校旗的图形与色彩皆有所指,一切为新思想的传播所用。北大校徽与色块的组合使其更具浓厚的民族风格。

  1921年的《清华年刊》上曾刊载闻一多创作的一组插图,其中一幅插图描绘了五四运动时期清华学子在演讲集会的场景。闻一多受欧洲新艺术运动时期比亚兹莱艺术风格的影响,运用黑白线条生动地勾勒出进步青年正情绪激昂地向周围群众展开演讲的画面,画面上方为英文“BEFORE THE AUDIENCE”,意为“在群众之前”,画面四周衬以深色如意云头纹与团龙图案。插图展示了青年学生在爱国群众运动中所起的先锋作用,是对以清华大学学生为首的进步青年参与社会运动的场景再现,这是当时社会中受启蒙的大众的群像与缩影。

  “民族性与公共领域恰好构成了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所谓“公共”,这里所指不一定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领域,而是如梁启超所指出的那样,“是所谓的‘群’和‘新民’的概念”,尤其是这种意识落实到现代传媒而产生的影响。不同于鲁迅所描述的麻木的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不觉醒的大多数人,通过报纸杂志的文字与图像所描绘和希冀的“中国青年”,对更具普遍意义的群众具有启蒙先锋的示范性,是“新民”的代表,喻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曙光。“中国青年”的群像是对进步与觉醒之群众性的视觉表现,参与了公共空间的显性构建。

  百年后,回首峥嵘岁月,那些肩负“少年中国”之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中国少年”,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近社会变革的先行者与历史的缔造者。留存于历史长河中的诸种进步刊物封面、插图与学府机构的标志、旗帜等事物,既是中国20世纪初青年文化的视觉表征,也是现代设计的物态成果,承载着具有进步与革新意味的思想观念与社会文化。

搜索